听过桂林的人,多半会知道“桂林米粉”;听过南宁的人,多半会知道“老友粉”;听过柳州的人,也多半会知道“柳州螺蛳粉”;这些都是本土城市的一个味觉记忆。我不知道听过贺州的人,是否也知道这里的风味“油茶”。
油茶,顾名思义,首先它是一种茶,另外,它不是一种普通的茶,不是与朋友闲聊时泡的茶,它要更为隆重——油茶是一种要放盐、油以及姜,并且与茶叶混在一起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而得的热乎乎的茶。
这里所用的茶叶,一般是摘带有两到三片叶子的,切均采自自家种的茶叶树,茶树一年可以摘两三次。我们当地摘茶叶多半用手,但也有一些地方是用剪刀剪。摘完茶叶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保存准备了:将刚摘下来茶叶放进锅里,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翻炒,此行为主要目的是要把茶叶煮软。等到茶叶颜色变成深色,再放入细丝网中,用炭火的热度,使其水分蒸发掉,在此期间,要记得按时翻茶叶,以免被烤焦了,炭火的热度可是十分厉害的。
因为在保存茶叶的时候,已经将茶叶烤得干瘪了。所以在开始煮油茶之前,要先把茶叶放锅里,加水,并煮沸,一来,是为了清洗茶叶;二来,是使茶叶舒展开来,为了方便后来煮油茶。共需两次,并倒掉此过程留下的茶水。茶叶清洗干净之后,就放入已经敲扁的姜,有时也会放入一些蒜头,然后对其进行敲打,直到茶叶的水蒸的差不多了,就放入油润滑,再敲打一会就可以加入水了。煮沸之后,再依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的盐。最后,用专门的沙网漏斗将茶叶滤出,这样,香喷喷的油茶就可以喝啦。而我们这里有一个习俗,就是这茶水,没有添加任何其它的材料,因为第一遍清洗污渍,所以用第二遍的茶水,一般用于每月初一、十五,以及一些节日用来祭奠祖先。
小时候还听老人们说过,要是在煮油茶的时候,加入一些焦米,也就是直接把米放进锅里炒到焦为止的米,这时的油茶的味道是苦的,但是有下火清凉之用。当我有些上火时,家里总会煮上一碗油茶。正值酷暑,煮上一碗焦米油茶,喝上一口,舌尖的苦与清凉便会蔓延至身体每个角落。
请客人喝油茶在我们家乡是一种招待方式。若有客人来家里,不论有没有到饭点,都会为其打上一碗热乎乎的油茶。打油茶的时间很灵活,想喝就煮,并没有次数限制,有时也会将煮好的油茶装进热水壶里面。但是油茶不易保存,放久了的油茶不仅颜色会变,味道也会变。
我们这儿的人们常常是白天干活,晚上去串门,到晚上9点多左右,人们常常聚在一起,手捧一碗油茶,一边品尝,一边闲聊,甚是快乐、和谐。我们已经把喝油茶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还记得第一次离家求学时,要周末才能回家一趟,想喝油茶的渴望爬满了的喉咙。
可能正是由于这种期待,使得这里也有一些人到县城开油茶店,并制作一些糍粑,方便那些在县城工作的人,想喝油茶的欲望。 在县城读书时,校园门口就有两家油茶店,周日或不用上课的时候,我常常会和同学一起去喝油茶,稍晚点到,队伍就会排成一条长龙。
油茶,之所以百喝不厌,一直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正是因为它在我们的饮食方面有很多作用,如:在与饭搭配的时候,它具有的咸味相当于一道菜,让我们即使没有菜,也能把饭吃得津津有味的。逢年过节做的糍粑,很快就会凉下来,但是和热乎乎的油茶一起吃,却仿佛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糍粑的冰冷不仅不成问题,其美味成都还会更上一层楼。油茶,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休闲食品兼饮料,传承了许多年,形成了我们一代代人生活中不可磨灭的味觉记忆,一直被我们所热爱着。
油茶,常常让我有温暖的感觉。尤其是在求学途中,不在家光居多,每每回去喝到香喷喷、热乎乎的油茶,常常能找到家乡的味道,那么温暖。(编辑/吴托阳)
图/搜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