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淮南子》也说:“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就连今天中国人也相信人死后要入土为安。可见,泥土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没有了泥土,就没有我们的一切。
小时候我的乐趣是在泥土装扮的园子里。妈妈在泥地上用木棍手把手教我写字,那时鸟语花香,欢笑不断。我跟着爸爸妈妈到花生地里除草,而我实际上在抓蚂蚱,逗蟋蟀,一不小心坐上了棵花生,妈妈那个大嗓门就叫了。“你个小兔崽子,快滚。”引得隔壁家的叔叔婶婶呵呵笑着,后面跟来的大黄狗围着我大声汪汪叫着。远处还有水牛站在草地上哞哞的叫着,阳光下它时而抬头温和地看我们,看同伴,时而低头吃草。那时的我们多么快乐,令人怀念啊。有时对我来说最美的梦,就是能梦见我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春天里根小棍拨弄蚯蚓,秋天里捧着瓶子边听虫子叫,一边又忙着抓它们。甚至醒来后仿佛还能闻到熟悉的泥土味道。
泥土是春天的母亲,春天是泥土的孩子。这样的比喻丝毫不过分。只要有一点泥土,就会有绿芽长出来,这就是泥土的伟大。谁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法让纯粹的石头长出一棵树来。开春了,花开了,人人都在欣赏花的美艳,草的茂盛。可很少人会想到这是泥土的功劳与奉献。当然了花草树木是懂得感恩的,在它枯竭之后,把尸体留给泥土做肥料。就连高高在上的树叶也钦佩泥土,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把自己完全地献给它。泥土是每个人的起点,也是终点。
在我们庄稼人的眼里,泥土不脏。你看,蚯蚓以土为家,曲曲折折地印记,像是给泥土捏肩捶背。它们一样的颜色,蚯蚓完全是泥土的孩子。你看,每到春耕,田野里有多少伯伯们在赤脚犁地犁田,甚至孩子们都去田里嬉戏玩耍,相互泼泥。他们都是等到满脸全身都是泥巴时才回家的。在农民眼里,泥土是上天的最高赠礼。
有了它,才有他们欢乐的生活。
如今很多人都身在喧嚣的闹市高楼,目光为霓虹灯眩惑着,身心被埃尘和噪声污染着,满眼全是水泥钢筋。于是有了很多城市人的农家乐节目。感受泥土的踪迹,感谢大自然的赠与。而庄稼人出身的我,每次听到“我们回家吧”这简单的一句话就觉得无比圣洁、亲切,每次首先想到的是泥土装扮的童年的乐园。我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还有我敬仰的巴金,在他黑色头像的白底座上题下的句子:“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有了泥土的奉献,才能有我们今天现代化幸福生活,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富余。所以,我们更要在水泥钢筋中永远记得脚下看不见的泥土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