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更是真正的修行
——题记
又是一年秋日,校园里的梧桐叶开始泛黄,落叶的轻响像岁月的低语。正值思索的季节,我翻开贾平凹的《自在独行》。阅读时,仿佛与一位智者对坐,聆听他对生命独行的感悟。
书的开篇便透露出作者的独行姿态——他不热衷于群体生活,而更倾向于自我探索。这部散文集如同一盏清茶,在浮躁的秋日里散发出温暖而宁静的气息。
《自在独行》中关于孤独的探讨,被贾平凹赋予了独特的温度。他认为,孤独并非因被冷落或遗弃而生,而是缺少知己、缺少理解时的感受。这种对孤独的深刻认识,为在琐事纷扰中的我带来了启迪。
贾平凹传达出一种深刻的认识:尘世,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文字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安抚效果,正如他所言,弱者往往依赖群体,而芸芸众生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整体。读完再回到现实生活中,会觉得心境格外澄明清澈。
我最喜爱书中关于生命态度的看法,并从中得到了些许感悟: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是贾平凹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洞察,让我的阅读体验变得厚重。
贾平凹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人生感悟:人生得失、成败,都不应动摇心中那汩汩流动的清泉。正如他所说,读书不必局限于纸本,山水、云雨亦可成为阅读的对象。
书中对生活的观察令人共鸣。"住楼就住顶层吧,居高却能望远;看戏就坐后排吧,坐后排看不清戏却看得清看戏的人。"贾平凹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智慧,读者能感受到他所说的"将军也好,小偷也好,哲学家也好,暗娼也好,他们都是以各自的生存方式在体验人生。"
"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更是真正的修行。"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完成了对生命态度的诠释。这本书里有他对写作的坚持:"写作是我的嗜好,我也只有写作",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生之苦难与悲愤,造就着无尽的残缺与遗憾,超越了便是幽默的角色。"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喧嚣似乎不再令人烦躁。贾平凹让我领悟到“群居守口,独坐防心”的深意,真正体会“自在独行”的人生境界,这比任何人生建议都更有效。
"生命就是一段自在独行的旅程。"在这个被社交充斥的时代里,《自在独行》带给我一种全新的生活视角:不是拒绝交往,而是懂得选择;不是追求热闹,而是安于平静。这或许就是最高级的生活智慧,让心灵像贾平凹的文字一样,在独行中找到生命的自在与从容。(编辑/桂荣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