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光阴撷趣 > 正文

光阴撷趣

社火声中迎新春 锣鼓声声贺新年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图 作者:文/许苏润 图/百度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3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陇东社火俗称故事,是流行在甘肃陇东民间的一种传统的娱乐形式。它以铜器伴奏为主,武角、旦角两大门类,生、丑、净、旦兼而有之,逗打戏闹贯穿其中,古有耍故事之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火集舞蹈、音乐、戏曲、杂耍、绘社火、武术等于一体,有说有唱,载歌载舞,颇受群众喜爱。再加上它那高亢激越的配器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就更加显示了陇东人民淳朴憨厚、豪爽剽悍的性格。

陇东民间社火具有全国各地社火的共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那时人们为了祈福消灾,驱恶避邪“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期吉也”(《风俗通义》)。民间传说,那位触不周山的英雄有个儿子死后,变成瘟疫鬼,到处散布瘟疫。这个瘟疫鬼啥也不怕就怕响器烟火,故有了击器而歌,燃放烟火,消灾祈福的民俗。

社火起源于火,发展于社。远古时代火的出现,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荒蛮生活。因此,人们对火奉若神明。每当驱邪逐疫时,就手执火把,以石做鼓,扮怪相、击木板,围火起舞。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村人施烟火及作金钢力士以逐疫。”

社,古指土地神。《白虎通义社稷》写道:“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区划的小单位。《管子乘马》曰:“方六里,名社。”即方有六里为一社之说。以社为单位“击器而歌,围火而舞”,故称社火。范成大形容其“浅薄行歌过,狂颠社舞呈”。所以社火古今都有祝福,祭祀之意。后来随着传统节日的出现,社火又作为年节期间的娱乐活动,被人民群众广泛运用。

社火既然由来已久,而且源于祈祷祭活动之中,其表现形式和活动内容就难以形成定式。但就陇东民间社火而言,一般可分为地故事、马故事、车故事、亭子(又分为背亭、抬亭、车亭)、跑旱船、龙舞、狮子舞等。内容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等,特别是《封神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及神话传说故事,以其情节奇特,人物众多,脸谱复杂,装饰怪异被广泛饰演。演出时多仿照神话传说和戏剧人物的脸谱扮演“身子”。

近几年来,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致力于社火的普及和发展的同时,对其活动形式和演唱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和创造,紧跟时代的步伐,使社火表演艺术日臻完美。

表演形式上,陇东社火的传统表演形式以地故事为主,马故事,高跷次之。车故事则是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兴起应用而生的。不管属于哪种表现形式,都显得比较死板俗气如果能把社火同舞蹈秧歌融为一体,有说有唱,边歌边舞,其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在化妆舞蹈上,社火的“身子”化妆一般不像戏剧人物那么典型。就地故事而言,有些脸面基本不做化妆。但对于神戏鬼戏的角色却要着意渲染,这就增添了迷信色彩。车故事,马故事,亭子属造型艺术,但人物造型古板,一出社火很少变换招式,这就使入感到索然无味。如果能在化妆,舞蹈上做些大胆的改革,使之朝着健康活泼的方向发展,就会赢得更多的观众。

说唱内容上,社火属造型表演艺术,一般说唱内容不多,最多的是“春官”词。“春官”词讲究风趣幽默,但很多是带有低级庸俗情调的,应予以剔除和改编。同时尽可能创作一些说大好形势,赞颂好人好事,丰收景象,鞭鞑不正之风的新社火节目。对于说唱内容的改革,曾引起诸多争论,褒贬一。有的人认为是旧瓶装新酒,过于牵强,应当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有的人认为只有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同步改革,才能给社火发展带来生机。陇东民间社火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只要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探索,正确引导,勇于实践,会使之成为陇上乃至华夏大地的又一朵艺苑奇葩!(编辑/谭鳕芸)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