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这天,无数蒜瓣跃入米醋,密匝匝的挤在酸溜溜的海洋中;一把红豆,一把薏米……各式各样的杂粮滑进水里,随着沸腾的气泡上下翻滚。
随着米醋里的蒜瓣披上翠绿的外衣,高压锅里的腊八粥一点点的变少,这场声势浩大的节日在经历的半个月的悄然酝酿之后如期而至。
北方的小年在腊月二十三,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灶糖,一是为了让灶王爷可以“小嘴抹蜜”多说些好话,二是为了黏住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有的灶糖搓的圆圆的,被称为“糖瓜”,有的灶糖拉的长长的,被称为“关东糖”。不过所有灶糖都是硬硬的,要菜刀才能砍断;所有灶糖在嘴里也都是粘粘的,比起黏住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嘴,黏住小孩子嘴的次数可能更多。
过了小年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聚在一起“赶集”。平时门可罗雀的空地,这时摇身一变成为了各种卖家群英荟萃的热闹集市:这边一条大鱼正躺在地上等待买主,那边半扇猪肉正挂在半空供人挑选,这头的老板与两个帮手合力将一只羊吊起准备放血,那头的老板拎起一只大鹅交给顾客,一侧的土缸中装着满满的白酒,另一侧的塑料桶里盛满了农家大酱。吆喝声,讲价声,赞叹声回荡在众人的耳畔;酒香、酱香、肉香逗留在众人的鼻腔。
到了春节期间,赶集则会升格为庙会,人潮如赶集是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而逛庙会相对于赶集,则少了一些置办年货时的精打细算,多了一些放松消遣时的随性潇洒。摊位上也没有了赶集时摆放的大鱼大肉,变成了现场写就的春联,画着抱鲤鱼的胖娃娃的年画,红纸剪出来的福字窗花。耳边隐隐约约传来歌声,寻着歌声找去,只见一块空地上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努力挤进人群,就能看到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人们时而聚成方块,时而围成圆圈,时而排成长龙,手中拿着一段红绫,口中咿咿呀呀地唱着歌,身体伴随着音乐的节拍扭来扭去,这便是东北的大秧歌;除了热热闹闹的秧歌,有时也有二人转的出现,一块小小的方手绢在演员的手中上下翻飞,一段段精彩的故事在伴奏中缓缓呈现。五颜六色的衣服看得人眼花缭乱,锣鼓喧天的音乐听得人头晕目眩。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随着礼花在空中炸开,一条巨龙分开人群,追逐着龙头前方的宝珠,忽而另一条龙从半路冲出,直奔宝珠而去,两条龙在空中时而并排而行,时而相互盘绕,始终难分胜负,就在两条长龙争夺宝珠的时候,又有几条龙出现在人群之中,最终,伴着愈发激昂的鼓点,几条龙弓起身子,抬起龙头,扑向前方的宝珠。巨龙的身形定格在空中,烟花伴着雷鸣般的爆响在夜空中绽放,鞭炮声也噼噼啪啪的响起,待到四周逐渐安静,人群也渐渐散去,盛大的庙会也落下了帷幕。
每逢新春佳节,热热闹闹的大集都会按时开始,大秧歌、二人转与舞动的长龙也都会在庙会中你方唱罢我登场。当人们聚在一起时,年味就会指数增长。春节,只有大家在一起才有意思。(编辑/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