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学毕业以来,你已重返这座小城。恰逢机缘,有幸回到一中执教,在母校接过恩师的教鞭,续写育人的使命—— 这冥冥之中的联结,倒像是早已注定的缘分与归宿。
转眼间,三十岁的门槛近在眼前。心态上尚觉年轻,可回头望去,竟已送走两届毕业生,第三届学子也即将踏入高三的战场。此刻29 届高考刚过几天,正是凝聚士气的好时机,你精心筹备了一场名为《破茧成蝶,决胜高三:写给未来的自己》的主题班会,想与这群少年好好聊聊前路。
“同学们,蝴蝶破茧时必经挣扎之痛,可正是这份坚持,才换来振翅高飞的美丽。如今我们即将踏入高三,这是一场自我蜕变的旅程,更是叩响梦想之门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起积蓄力量,破茧成蝶,决胜高三!” 看着台下专注的目光,你忽然感慨于这些话语里蕴藏的力量。随即播放的视频,是你特意邀上届学生录制的激励片段,你曾叮嘱他们要跳出俗套,因为你总觉得自己高中时的影像缺了些新意。画面里,远在北京的小陈指尖在键盘上轻快跳跃,屏幕上滚动着自主设计的英语检索程序,他用自信的英文做着自我介绍—— 谁能想到,他并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最后登场的是南宁师范大学的小梁,她以口译的形式,将一段高考寄语翻译成流畅的外文。视频落幕,你笑着问台下的同学能否复述那段英文,看到意料之中的一片摇头后,你沉声念道:“Gaokao isn't just an exam—it's your stage to shine! Pour your heart and soul into these days, and watch as your sweat transforms into a dazzling future. You're born to win!” 眼角余光里,有个孩子匆忙拿起笔,沙沙地记录着什么,或许正是这段炽热的文字。
视频环节结束,你从讲台抽出一沓信纸,给每人发了两张。“转眼你们都十六七岁了,好些同学或许刚解开‘宝宝锁’呢。” 你晃了晃手中的白纸,“一张纸上,请写下高考目标与梦想院校;另一张,我想请大家给五年后的自己写封信 —— 那时你们或许在求职,或许正踏上考研的新征途。等信重回手中,希望你们能笑着对身边人说:‘看啊,当年的我早已预言了这光芒万丈。’” 看着满场伏案疾书的身影,你忽然也好奇起自己的未来,便跟着拿起纸笔。“从大学毕业后……”
笔尖一顿,周遭场景突然更迭。恍惚间惊醒,才发觉自己竟将一场深眠中的梦境当了真—— 那场景像极了对教师生涯的憧憬。静坐片刻,待意识渐渐清晰,你爬下床,书桌上的电脑还亮着,屏幕上是制作到一半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课的结课PPT,标题赫然为《破茧成蝶,决胜高三:写给未来的自己》。沉吟片刻,你取出信纸,洋洋洒洒记录下这场走马观花的梦。写完后装入信封,小心翼翼地收存—— 待到十年后启封时,想必你也会笑着对身边人说:“看啊,当年的我早已预言了我的光芒万丈。”(编辑/韦欣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