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面纱遮蔽他人的窥探,自己也难以一睹世界之真实。”人生总是要经历过一些所谓的冲击才会有所谓的觉醒,或是面对生死般的人生终极命题,或是触动内心深处的日常情景,《面纱》中凯蒂便是如此。
《面纱》,1925年出版,由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所作,是一部关于女性精神觉醒的小说。它距今已出版约一个世纪,但是魅力却经久不息——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和背叛的故事,更是一次关于人性、情感和婚姻的深刻剖析。这本书讲述了一位美丽但爱慕虚荣的美国女子——凯蒂的故事,她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沃尔特的求婚,随沃尔特远赴中国香港,后来凯蒂与查理通奸。面对不忠的妻子,丈夫沃尔特决定举家前往霍乱横行的“湄潭府”的故事。毛姆以冷静而客观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沃尔特的内向孤僻、执着深情,凯蒂的虚荣自私、伪劣不成熟,查理的虚伪狡诈、花言巧语,修女们的善良无私,都构成了这部小说鲜明生动的立体群像。
凯蒂的母亲一心想挤入上流社会,培养女儿是为了让她嫁入名门。因此,凯蒂虽从小就生长在母亲为她打造的“舒适环境”里,但是却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所以在帅气,擅长花言巧语,虚伪狡诈的查理面前,凯蒂怎么也感知不到沃尔特真诚的爱,凯蒂和沃尔特两人如此“亲密”,但是凯蒂心灵的“面纱”却让他们“天各一方”。然而她与沃尔特结婚也是图一时之利,害怕妹妹比她结婚早。她也没想过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为自己所热爱,不用讨好别人。即使在修道院中慢慢寻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也与高尚的修女间有着距离。
在湄潭府和不同的人相处过程中,凯蒂逐渐开启了女性觉醒的大门。在这片支离破碎的地区上,凯蒂感受着“修女在天上走,丈夫走在黑暗里”。在修道院的静谧时光中,凯蒂逐渐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她发现,一个人的世界里,可以有除了爱情之外的东西,比如奉献、理想、责任感,以及对“道”的追求,慢慢地理解了活着的意义。她离开湄潭府回到香港,最后回到伦敦,她说:“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只是为了某个男人很想跟她睡觉就供她吃住,养她一辈子。”是的,“爱与责任合而为一,神的恩典就会降临于你。”我们可以看到凯蒂慢慢地揭开了自己的面纱,不断完成对自己的救赎,逐渐成长为一个阳光、独立、追求自由的新时代女性。
以凯蒂为镜,汲取智慧,不断成长。在繁杂的现实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忠于本心,勇敢地追求所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拓宽自己的眼界,不再局限于小情小爱;为独立和自由而歌,不再依赖他人来获取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就像《玫瑰的故事》中的黄亦玫,经历层层淘洗,重新获得新生:“从此,世界在我眼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我完全而绝对的,主持着我。”
当我轻轻合上《面纱》的最后一页,心中仿佛被一股深沉而又清新的力量所触动。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段故事的结束,更是一次心灵旅程的开启,它让我对生活、爱情以及自我认知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体悟,再一次感叹于“在纷繁复杂的文学世界中,总有一些作品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穿透读者的心灵,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与启迪。”
“揭开面纱,丑陋叠现,遮上面纱,心绪难安,从生活里的门里到门外,历经灵魂的斟鉴,再揭开面纱,阳光会照亮华丽的脸庞。”人之一世,殊为不易,愿我们都能揭开心灵的面纱,见云开月明。(编辑/黄子珊、邓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