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悦读 > 正文

悦读

《文化苦旅》历史与文明的震撼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文/黎旋 图/百度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1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出自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于1980年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富、见解独到备受万千读者喜爱。

这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秋雨先生的书会心旷神怡,轻松自在。这整本书还没读完,怕是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名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秋雨先生的运其妙笔,给我们留下了触及心灵的“震撼”。曾有过这样一句评论:“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余秋雨先生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化长河中。是的,他的这本著作《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而又深不可测的力量。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开创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将一处处古迹背后的辛酸和悲痛展现给我们,以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让我们铭记历史。

开篇既震撼,他的《道士塔》《莫高窟》有对民族屈辱历史的感叹,有对愚昧的中国道士乃至一切卖国者的批判,有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被毁的悲哀,更对王圆篆这个“敦煌石窟的罪人”,余秋雨进行了痛苦的反思。他由一个人想到一个民族,将其视之为“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那里,一个古老民族在滴血,“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情感的痛苦变为思想的痛苦,对个人的批判,引发了对民族文化的感叹和对古代中国官僚的严厉谴责。与此同时,余秋雨对莫高窟的灿烂艺术,又有着深切的热情,“它们为观看者而存在,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于是,他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这本书中充满了对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和谐的思考。余秋雨在情感的边界中徘徊,既保留着对传统的尊重和迷恋,又表达出对现代生活的矛盾和不满之情。他的情感跃然纸上,让读者更深入地思考自己与文化的关系。通过《文化苦旅》,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余秋雨心灵深处的情感,也能在其中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共鸣。文化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它陪伴着我们成长和前行。当我们失去时,我们感到迷茫和空虚;当我们重新发现时,我们感到自己的存在得到了肯定和满足。(编辑/卿智辉)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