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悦读 > 正文

悦读

识读《边城》走进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桃花源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文/黎璇 图/百度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5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这是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边城》中的最后一句话,是小说结局的点晴之笔,也是作者给读者留下的一个想象。《边城》是沈从文所著的中篇小说,寄托着他本人对“美”与“爱”的美学理想。书中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全篇以女主人公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向大众展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与人性美。沈先生笔下的湘西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不讲等级、不谈功利,真诚待人、团结友善,外公对孙女的爱、傩送天保兄弟对翠翠的爱还有两兄弟的手足之情都足以显示出其人性之美。

“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其描写的与世隔绝的边陲小镇正是沈从文内心深处的“吾心安处,即是吾乡”。不仅如此,文中还别具一格地向我们展现了当地的风俗美。作者较多数的文字都在小镇的风俗习惯与民族特色上,包括男女主人公的初次相遇就是在端午当天,它向我们介绍了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民风民俗,其中就有傩送追求翠翠,表示“要渡船不要磨坊”于是,当晚便选择了站在对溪高竹林里为心爱之人唱三年六个月的情歌这种别具一格的求爱方式,而这种极具浪漫、富有湘西的民族特色的求婚方式,直到今天依然在当地延续。

然而,在如此美好的生存环境里翠翠的故事却是以悲剧收场的,爷爷在雨夜带着对孙女的担忧与世长辞,傩送因大哥天保的死和翠翠对感情的犹豫不定,以及父亲的“磨坊渡船之选”离开了茶峒镇,下桃源去了。谁也说不清造成这场悲剧的真正原因,用今人的眼光看,似乎每个人都没有责任,又似乎每个人都有责任,一切都在顺乎其然地发生着。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的。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先生曾解说《边城》的创作动机,“我的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得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透过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沈先生努力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性、自然的世外桃源,人与人之间闪烁着率真、美丽、虔诚,边城小镇尽是人美、景美、情美!

人生至简,大爱无言。故事中的人,或贯穿全文的主角,或小人物的贩夫走卒,他们都以纯净的心、纯情的爱,来爱这个世界,爱着这份生活,爱着身边的每个人。纵使前路茫茫,淳朴且热爱生活的边城人民仍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白塔倒了,但新的白塔会建起,继续追求他们心中或是所有人心中的大同世界。正如祖父说的,“要硬扎一点儿,结实一点儿,才配活在这块土地上!”(编辑/黄滢)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