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悦读 > 正文

悦读

蟒蛇吞噬黑,撕裂白——浅析电影《肤色》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文/刘睿 图/来源于网络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7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孰黑孰白?惊心动魄、黑白角逐的盛宴在人性选择中浮现,白天与黑夜之下笼罩着白人家庭与黑人家庭与生俱来的渊源。导演不落窠臼地演绎了一场作茧自缚、咎由自取的黥刑,惊心动魄的视觉盛宴也随之袭来。

镜头代表着眼睛,但它代表着两种眼睛:一种是观众的眼睛,一种是剧中人的眼睛。导演以一个俯视的镜头缓缓推进小车盘桓着的山路,车内的话外音比车内的画面先出现于屏幕之外,进而由全景转换为近景,把白人兄弟们狂野自傲的形态展现的淋漓精致,切换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车内不同的人,追求一种狂野傲慢不可一世的姿态。该片中,有两次过曝镜头的呈现,第一个镜头便是白人兄弟们因赌局失败告终而向白人母亲交钱,强烈光效之下,众人的脸庞是模糊朦胧而又深深地印在屏幕上,这群向小孩灌输暴力因素的白人痞子,也终将为一个惨痛的结局埋下了可怕而又痛苦不堪的种子。黑暗中,白人兄弟尽显其暴虐无道,即使是白色的皮肤,也无法看清他们那狰狞悍戾、扭曲不堪的脸,车灯的聚焦之下是黑人爸爸被轮流殴打的惨状,就像是戏剧院中主角受苦时聚光灯打在其脸上一样,以方便楼下观众观赏。而黑人儿子和黑人妈妈便充当着这一观众,忍受着自持高大无比的白人所给自己家人带来的“酷刑”。

“黑与白,双生子”生活在不同家庭的两个小孩,命运羁绊中,向往着境界的彼岸,因白生黑,黑染指白。因白人小孩的缘故,让黑人小孩的父亲受到一顿暴打,黑人小孩默默地抗争,白人父亲被施行黥刑,最终使白人小孩酿成无法挽回的错误,蝴蝶效应的因果轮回,说到底还是人性对种群划分露出的恶意,对猛兽的畏惧产生了被害妄想症。影片中两次出现“花纹蛇”,“花纹蛇”展示华丽的外表只为了驱赶敌人,让敌人认为此蛇包含剧毒,从而吓退敌人。白人小孩对于“花纹蛇”认知来源于黑人父亲拿玩具逗自己开心之时,在家庭扭曲的教育观和暴力因素的影响之下,最终还是跌入了黑白混淆的深渊。夜晚给予黑人们无穷的黑暗,黑色的羽翼庇护着皮囊之下的脆弱的善心,这盾牌却成了白人的眼中钉,以至于白人父亲能够在超市大肆与黑人父亲争吵,黑人小孩与黑人母亲在车内目睹全程却束手无策。

影片的主题耐人寻味,利用视觉的冲击由白日至黑夜揭开两个种群的矛盾。黑玫瑰与白玫瑰,都是妖娆而又妩媚的花儿。黑玫瑰的外貌与寻常花儿不同,黑色注定其无法争奇斗艳,人们只会注意到黑玫瑰树枝上的刺多么锋利无比,却恰好忽略了姿态卑微的黑玫瑰的花瓣中包裹着粉色的花蕊。白玫瑰独占风骚,高贵而优雅,花瓣白净无暇,枝上的刺却满是红腥,沾满了无数人献出真心而留下来的鲜血。

黑人家庭扎根于白人世界中,就连受到殴打之后都无法鼓起勇气喊警察为自己伸张公道,只是追求平静生活的家庭,却受到来自白人家庭和社会的挤压。

白人主宰社会,冠冕堂皇,肮脏不堪,充斥种族偏见的极端主义者比比皆是,种族歧视的劣根性深深驻扎在白人家庭中。颠覆沉沦,敲下警钟的竟是一个小孩,黎明以后,满目苍凉,尽为悲怆。

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二十分钟展现了两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实则是暗示这两个人群在同一土地上的明争暗斗,尽管故事在叙述上稍有欠缺,但影片呈现的感情却是真挚而感人的,将人性剥离于人格之上,再拼凑起来抨击人们的内心,这也许就是他能够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原因吧。(编辑/张韵渝)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