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七秩华章·最美南师人】行走八桂,知行合一——记《《精准扶贫与乡村地理社会实践》课程团队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宣传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8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行走八桂,知行合一,学生中心,立德树人”,这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准扶贫与乡村地理社会实践》课程团队的课程理念。社会实践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地理学专业课程中有大量的实践环节,开展行走在“田野”的课程思政是教学应有之义。将乡村振兴与乡村地理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构建一套地理学社会实践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彰显了地理学的学科特色,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和建设成果。

同力协契立德树人

《精准扶贫与乡村地理社会实践》课程团队诞生于南宁师范大学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团队,是一支打破学科壁垒、跨学院合作的社会服务团队。自2016年以来,该团队在融合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课程思政与实践育人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团队成员共计6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4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课程团队以卢远教授为负责人,集农村贫困治理、农业地理大数据、生态遥感、城乡规划、乡村教育等研究方向,建成一支跨学科,富有创新力的课程团队。

坚守人才培养初心

课程负责人卢远教授认为乡村振兴需要专业技能过硬、政治素养高尚的青年人才。就地理学专业而言,开设《乡村振兴与乡村地理社会实践》课程,能让学生深入乡村一线体察国情民情,感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体验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差异,增强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感,增强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勇敢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此,课程团队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创新“课程思政+专业教育+社会服务”的教学模式。深挖自然、人文、经济、资源、生态等地理学元素,将“新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程教学,形成《精准扶贫与乡村地理社会实践》课程。该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对乡村地域系统认知分析能力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热忱和时代使命感。几年来,课程团队带领学生顶着严寒、冒着酷暑,以较务实求真的作风和攻坚的精神,深入多个省区开展调研。学生在评估实践中体察了国情民情,熟悉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掌握了乡村地理调查的方法与技能,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国情认知,提高了实践能力,强化了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多年来,依托该课程培养了较多优秀学生,已有百名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2022年,该课程获得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2020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践行社会服务使命

2016年起,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受邀承担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所主持的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组建了南宁师范大学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团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等系列社会服务工作。7年来,课程团队先后深入桂、滇、川、琼、湘等省区开展精准扶贫评估,撰写并提交系列完备的评估报告,为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获得了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科学院及各有关省(区)政府的一致好评。课程团队荣获国务院扶贫办“2019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周兴、卢远、屠爽爽、汤传勇、植子伦等团队成员先后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连续5年圆满完成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的重大任务,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0年荣获广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区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大功奖励(全区20家单位、高校唯一)。

探索科研创新路径

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大学是知识的创造者。课程团队在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发挥智库优势,助力脱贫攻坚。2016年以来先后完成玉林、来宾、百色等市30多个县(区)的脱贫攻坚调研指导,为地方政府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课程团队撰写的咨询报告获得4位省级领导批示;部分学生将课程所指导的调研报告参加专业比赛,获得了中国地理学会授予的三等奖;获得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立项1项,取得了较好的学术实践成就。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