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七秩华章·我与南师的故事】记忆中的人和事——致敬母校

文章来源:宣传部 作者:梁晓红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4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这是怎样的一种幸运和幸福?毕业26年后,我回到母校任教!回到了“原处”,却并非“原点”,那是历经风雨领略彩虹后的再出发。内心的从容与平和,源自母校给予的温情。漫步校园,喜欢细数着这儿当年是什么、那儿当年又是什么。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色,见证了青葱岁月的欢声笑语。时光荏苒,早生华发,魂牵梦绕的却还是您当年的模样。

——题记

忆往昔,欢声笑语满校

离开母校已足足26年,校园生活的一幕幕,却如此清晰地映在脑海。在母校短暂的三年求学时光,是我砥砺品格、涂抹职业底色最重要的成长阶段。

1994年9月,未满16岁的我带着无限的好奇,来到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入学第一天,我们在礼堂(饭堂)报到,我的班主任袁俊老师看了看我,说:“呀!你就是档案上写着有舞蹈特长的女生?跳舞的女生也剪小男生的发型吗?”那时的我,有些腼腆,更不敢说实话,支支吾吾地回答:因为初三要中考,为了不浪费时间打理头发,就剪短了头发。实际上,是因为当时的我崇拜台湾青春组合“小虎队”中帅帅的乖乖虎苏有朋,所以才模仿他的发型给剪的。年少的我,也曾追星!

507481995年4月,南宁民族师范学校记者团成立三周年纪念合影

入学后,美丽的校园和丰富的学习生活深深吸引着我,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忙于参加各种学生社团面试,广播台、记者团、文学社、舞蹈队,我全都报名,晚自习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不停地去初试、复试。当时,我最渴望加入广播台,因为特别羡慕那些学生播音员,能把美妙动听的声音传送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可是落选了,直到中师二年级才如愿以偿成为播音员。而记者团却把我列在新生的第一名来录取,据说面试时我的反应特别灵敏、表达清晰流畅,交流中发现我见识广、不胆怯。就这样,我成了记者团的一名校园记者,再后来,成长为记者团团长。让我特别开心的是舞蹈队的面试,我没有因为剪着小男生发型而遭拒。能进舞蹈队,总算弥补了进不了广播台的遗憾。一个学期下来,感觉特忙,除了上课,很多时间都在社团活动中度过。期末到来,我开始担心,平时参加社团活动,比其他同学少了许多自习时间,会不会成绩很糟糕呢?我在担心中完成了期考所有科目的考试。结果,我的总成绩排在全年级第八名。我很知足,认为能参加那么多社团活动,成绩还这么好,足够了。让我惊喜的是,居然获得一笔“可观”的奖学金,可以实现“零食自由”。青春,就是这么单纯、率真。

这样的学习生活,丰富而充满乐趣。我既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一面,也有释放独特个性、偶尔调皮的一面。除了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我还在各种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在记者团和广播台,不仅提高了写作和普通话水平,还锻炼胆量、增长见识,培养对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在舞蹈队里,不仅让身体经常得到运动,还在艺术的熏陶中逐渐形成对形体美、气质美的追求;在少工部的敲锣打鼓中,我掌握了训练少先队鼓号队的基本技能技巧……同时,我坚持进行教师各项基本功的训练,苦练朗读、三笔字、简笔画、国画、脚踏风琴等等。忙碌而充实的每一天,都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欢声笑语、琅琅书声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AB375

1997年5月,李海革老师指导学校舞蹈队训练

念师恩,见贤思齐常修身

我常感慨和感恩:我是幸运的。在读时,母校的老师们对我谆谆教诲。毕业后,母校的领导、老师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是他们的辛勤栽培,让我有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有了追逐梦想的力量!

三年期间,众多的优秀教师都曾任过我的课,他们课堂上的风采,成为我心中永恒的风景。

班主任袁俊老师上的是数学课,语文老师马树华老师,我们入校她们刚任教。两位老师一文一理,不同的形象和气质,被公认为当时文理学科中最年轻貌美的老师。她们工作认真严谨、对待学生特别有爱心耐心,还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们,不时给她们添堵添乱。如今,她们已年过半百,但在我眼中,她们依然是校园里最年轻最美丽的那个模样。黄海燕老师,是天天“抠”我们普通话的现代汉语老师。正是因为她的严谨示范、严格要求,才有了我和我的同学们普通话水平的进步。生物老师陆富春,记得他的板书都是“龙飞凤舞”,飘逸中带着美感,他上课从不带课本,却清清楚楚地知道上课内容在课本第几页第几行,在他的课堂,我们还解剖了青蛙!心理学老师陈钦华,高高瘦瘦,戴着副度数很高的近视眼镜,虽然在当时,我对心理学的学习基本是云里雾里的,但他的引导,为我们揭开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神秘面纱,为从教后继续学习、理解心理学打开了一扇窗。哲学老师卢长召,说话都是慢条斯理的,是他带着我们理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团委的谭萍、覃晓舟老师,她们麻利干练,常常给我们这些学生干部讲工作方法,她们亲切的笑容至今仍在脑海浮现,激励着自己好好工作。舞蹈老师李海革、邓琳琳,带着我们在舞蹈教室练基本功、排节目,李海革老师温柔亲和、邓琳琳老师活泼开朗,“下腰”“踢腿”“脚背绷起来”“小跳500个”……这些熟悉的指令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那些教导过我的老师们,熟悉的面孔浮现脑海,实难一一数尽。在这个优秀的教师队伍里,每个人都富含独特的魅力。能得到他们的教育和帮助,是我人生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对他们,我心存无限感激,师恩难忘!

5AF5F

1997年6月,全班同学与学校领导老师毕业合影

毕业后,母校的领导老师给我搭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让我可以借助母校的智慧和力量,在学术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初等教育学院原院长邹循东教授,德高望重、博学儒雅、治学严谨,对人对事严慈相济,说话铿锵有力,给人带来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困惑向他请教时,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帮我分析,给予许多金玉良言,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记得2016年9月,全区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申报,对照评审条件,除了“获得副高级职称达到五年及以上”这一条件不够,其他每一项条件我都超标。而文件中有破格(破资历)申报,我是符合破格条件的。在报或不报犹豫不决时,我决定请教邹院长,听听他的意见。邹院长听了我的想法后,帮我分析现状并给予建议和鼓励:要报,而且要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个环节,要有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材料准备、答辩等都要努力做到最好,让评委对破格申报心服口服。邹院长的这番话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从那天开始,我马不停蹄地专注于申报的各项工作,历时几个月,终于通过层层材料评审、严格的说课答辩以及公示,成为广西最年轻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如果不是邹院长的指导和鼓励,我可能就退缩,情况也许就大不相同。学术上,他一丝不苟的作风深深感染着我。2016—2017学年,他的研究生弟子杨柳同学来到我所在的学校,跟随我进行教育实习。作为硕士生校外导师的我,给予杨柳同学的指导,更多的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对她的研究生论文关注不多,对论文里的一些问题也没弄明白。我又向邹院长请教,从他的谈话中,我发觉他对杨柳的论文了如指掌,特别是论文涉及的学科核心素养问题,他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只有这样的学术高度,才能做好硕士生导师呀!他的学术态度教育了我:唯有潜下心来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方能有所建树。

初等教育学院现任院长梁宇,这位年龄仅比我大半岁的教授学高德厚、气质优雅,交往中常常能听到她爽朗清脆的笑声。她到母校任教时我已毕业。初识她是在2007年的自治区“园丁工程”培训上,我作为学员,聆听了她的讲座。至今,我都清楚地记得她给我们讲的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要点解析与操作”,不仅因为她讲得精彩,还因为她是怀着宝宝挺着大肚子站着给我们讲课。博学与敬业并存的美丽老师,怎能不让人深深铭记?再之后的2010年,我们一起到百色送教、一起到西南大学参加 “国培计划”培训,在交往与交流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梁宇院长每年都组织、承接很多个小学数学师资培训项目。她会根据课程安排,让我承担一些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这样的平台,使我有了更多学习理论以及审视自己教学实践的机会。她也常常在听了我的讲座和展示课后,给予意见和建议。她具备高校教师深厚的理论功底,又不乏小学一线教学的实践操作,与她的交流,常常能让我从不同的层面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到进步和提高。如今,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亦师亦友相助成长。

2022年11月,作者(第一排中间者)与团队成员共同研课备课

汤建芬老师,她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母校任教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是小学数学的培训专家。她平易近人、开朗乐观,说话做事让人如沐春风。与汤老师的交往是从培训开始的,刚开始我是她的学员,参加了历时9个月的“园丁工程”培训。后来,是汤老师给了我机会,让我成为她组织承担的师资培训项目的授课教师。每次汤老师给我布置任务,都给予我极大的信任,让我可以大胆地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要求设计我的讲座主题。正是有了一次次这样的任务驱动,近十几年来,我整理形成了多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受听课老师喜爱的专题讲座。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8F626

作者获得的荣誉和奖励

这些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无私帮助让我终身受益。他们不仅仅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教育教学的专家,更是个性鲜明的普通人,让人时刻感受着温暖、亲和、谦逊。我用心去思考着这些老师的特点,他们有着太多共同之处:性格温和、豁达乐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谨治学、执着追求真理……他们的精神和态度已然融入了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滋养着我的生命。见贤思齐,我也默默地向他们靠拢,求真求实修德业,精益求精修术业。

守初心,笃志前行永求索

我在思索,从教以来,从合格到优秀再到追求卓越,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力量是什么?耳畔响起曾经的校歌“来自边疆,来自壮乡,两千各族儿女欢聚在民师校园……我们团结友爱、文明守纪、勤奋求实、开拓进取,为振兴中华、奉献青春!”就是它,就是这股激人奋进的母校精神!

37B51

2023年4月,作者主持在广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如今,母校正以昂扬的风貌迈步向前,成为我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中流砥柱。每每想起母校的变革发展,我都禁不住感慨万千,热泪盈眶。我的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都在母校完成,这么一数,我在母校足足生活学习了十一年!

而更幸运和幸福的是,今年秋季,我调到母校,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在母校开启了我全新的教师生涯。我想,不管工作如何变化,我都要以最朴实的爱与责任助力学生成长,以德行的高尚和学术的专业引领学生,把数学文化的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人做事的道理、乐观阳光的心态贯穿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有温度、有厚度的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增长智慧、健康成长,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我会坚守着这份初心,笃志前行,不断追求为人师的真理。

作者简介梁晓红,就读于原南宁民族师范学校94级。2023年9月,调入学校工作,现为学校初等教育学院专任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广西教师名师、特级教师、自治区优秀教师并记个人二等功、南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宁十大杰出青年、南宁市教坛明星,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