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连续三年获得南宁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并荣获2020年自治区奖学金、校级和自治区级优秀毕业生,并参与了2021-2022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经过四年的求知探索,她的世界里开出了属于她的繁花盛景,她就是法学与社会学院2018级历史学专业的肖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进入南宁师范大学后,肖晴期待她的大学时光能有特别的经历,于是,她加入了社团和学生会,并受学姐的指引,加入了南宁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会的宣传部。在这里,她算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接触了画画与PS,也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对她来说,画画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存在,是她走出黑暗与荒芜的馈赠,是历久弥新的礼物。
与画画打交道的过程中,肖晴的内心也因习惯性地观察大自然的颜色、变化和人类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色彩、情感、结构而变得丰盈。她也开始接受生活中每一点新的刺激,并尝试任何感兴趣的事情。
跟随本心,日日自新
大学伊始,肖晴深知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历史学在许多人眼里是时间、地点、事件、影响、结果,是冷冰冰的记录,只要会背就行。但历史是有温度,探寻历史记录背后的温度是每个历史人的必修课。同时,作为历史专业师范生的肖晴更明白“合格的师范生是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步”的道理。因此,在学习专业知识上,肖晴不敢懈怠。白天到黑夜,甚至是节假日,她都在图书馆钻研知识。不计回报的付出总能换来一些成果,最终,她连续三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为她的专业知识学习画上了句号。
大学四年,肖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两学年,并在陶行知研究会从一个小干事一路做到副会长,她的大学生活似乎已经很充实了。但她知道,校园里的多样生活远不能满足她对世界的期待。她选择走出校园,通过选拔成为了蒲庙镇红星社区的义务辅导活动的辅导员之一。为了做好每周一次的义务辅导,肖晴在工作任务之余都会自学折纸、剪纸、画画、奥数等,甚至会打电话与小朋友的父母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经过两个月的辅导交流,肖晴也从初见时的不知所措变得沉稳、从容。
除此之外,她还是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的志愿者。她曾说,“作为历史系的学生,没有感受过博物馆的能量总觉得有些不完整。”在担任博物馆志愿者期间,她仔细观察、学习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并担任了前台接待员、学雷锋服务志愿者以及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南宁主会场活动工作人员。她的知识储备、待人接物、工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也在一次次的学习与志愿服务中得到了质的提升。
扪心自问,掂量人生
肖晴总说,她的大学前三年过得充实且“自由”。她努力完成师范生学业的同时,也尽可能地不约束心灵,跟随本心发展。在此过程中,她也逐渐肩负起责任,变得更有担当,但这三年,她还没有坚定要成为教师的决心。
直到大四的教育实习,她开始进入了反思与掂量阶段。与实习学校指导老师以及七年级(10)班的学生们接触之后,她开始反思,“我是否适合做一名教师,是否期待成为一名正式的历史教师,是否愿意用余生剩下的几十年和历史学、学生、学校打交道。”离开大学校园的两个月很短,但她在教育实习中找到了能够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她开始期待真正站上教师岗位,期待与学生们相互探讨历史、相互进步的未来。她终于可以坚定地告诉父母:“我对我未来的选择已作出义无反顾的决定”。她也在今年与家乡横州市的一所高中达成了双向职业选择,她的未来蓝图已初具轮廓。
肖晴说:“我生的平凡,活的平常,但找到自己,跟随本心‘自由’生长并及时作出反思,是我在平凡且平常的青春成长中做的最‘精彩’的事。它让我对未来有向往,并愿意为未来继续兴致盎然地与世界交手,直至生命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