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人才强校—博士新星】张忠华:磨砺出彩 铿锵绽放

文章来源:地理与海洋研究院、宣传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1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张忠华,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广西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广西高校“千骨计划”首批培养对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通讯评审,广西/河北等省科技项目的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通讯评审,为《广西植物》编委、广西生态学学会理事、首届自治区义务教育生物学教学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也是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专家。现为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多样性团队带头人、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

作为师者,她传道、授业、解惑,孜孜不倦;作为学者,她潜心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从博士毕业到正高职称,她只用了6年时间。把对科研和教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写进生活的春夏秋冬,用一次次的丰硕成果谱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扎身喀斯特,谱写科研工作新征程

张忠华于1982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这个位于大别山脉腹地的“将军县”赋予了她坚韧不拔、不断进取的特质。生态学研究不仅是脑力劳动,同时也考验人的体力和毅力。曾有老师打趣“学生态学就是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牲口用”。200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博期间,张忠华一个人带领两位硕士师弟从大都市上海前往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布依族村寨,住在山脚下老旧传统“民宿”的二楼,一楼是农民家的长期“租客”——10多头猪、牛和羊。每晚张忠华和师弟们透过宽大的地板缝隙感受着弥漫在空气中浓郁的“乡土气息”。

为了节约时间,张忠华天一亮就背着设备在陡峭且崎岖的喀斯特山林中步行3个多小时,翻山越岭到达目的地后建立样地。白天调查,采集样品,中午就着馒头榨菜,一天任务结束后踏着山林的夜路赶回住处。“偶遇”毒蛇,马蜂毒虫叮咬,突遇大雨,划伤摔倒更是家常便饭。在人迹罕至的喀斯特深山老林里一干就是2个多月,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更是需要强大的毅力,最终顺利完成了野外实验工作。野外实验不是常人眼中的“游山玩水”,这些野外经历仅是张忠华众多历练中的一瞬。

唯有坚持,方得始终!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她在硕博期间取得了较丰硕的科研成果,硕士阶段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5篇,在《植物生态学报》和《生态学报》2本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篇。硕博阶段高度独立的科研能力为张忠华日后持续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坐热“冷板凳”,将科研成果回馈乡村田野

矢志初心,坚定笃行,赓续奋进。为持续开展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张忠华于2011年博士毕业后随即入职广西师范学院(现为南宁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2010年学校新办专业,作为学校引进的首位生态学博士,“白手起家”背后靠的是一份坚守与执着。工作以来,为开展长期生态监测研究,她带领科研团队野外踏查了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份的喀斯特山区,在广西和贵州的森林、灌丛等植被类型中建立了400多个样地,分析植物和土壤样品近千份,在多维度、多尺度喀斯特植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森林群落的构建机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

工作11年来,她连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的不间断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含重点、杰青项目)、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其他类别科研项目近10项。其中,2021年立项项目“喀斯特植物地理学”(2021JJG150004)是地理学领域罕有资助的广西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迄今,她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4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2部。相关研究成果为学校地理学博士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她于2015年入选学校重点学术骨干,2016和2018年两次获得南宁师范大学科研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首批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2019年获得南宁师范大学地学部科研贡献奖。

青年学者要静心坐稳坐热“冷板凳”。她体会做科研要想出一点成绩,一定要聚焦科研方向,戒骄戒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

扎实工作,潜心教学,以科研育人成才

除了是潜心科研的学者之外,张忠华教授也是一名教书育人的师者。她承担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多门本科生和硕士生课程。从教十余载,她以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育人态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高校教师,张忠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把最新科研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以科研反哺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因此,张忠华在教学中除了介绍课程基础知识外,还将科学进展以及科研经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要讲好学问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理清知识背后的知识”。张忠华的教学方式开阔了本科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效果更好。除了日常教学活动外,她积极申报和参与多项教学研究和教改课题,主持或参与的校级及自治区级教改项目8项,发表教改论文8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此外,通过对本科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她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自治区级以上竞赛获奖或项目立项10多项。2015和2021年张忠华两次获得南宁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获得南宁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作为研究生导师,张忠华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诚信的学术作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独立科研能力。迄今,已指导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近30人。指导的研究生在《Allelopathy Journal》等SCI/EI收录期刊以及《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生态学报》等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

作为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张忠华在基层教学组织和专业建设方面一直扎实工作,乐于奉献。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大纲撰写、教学安排、专业建设、专业评估、师范专业认证、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促进了专业建设质量水平的提升,在2015年和2017年获得第九届和第十届优秀教研室主任称号。

张忠华秉持严谨踏实和勤奋认真的做人做事态度,将“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将“求真创新,锐意进取”的学术精神发挥在科研工作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将一如既往地积极进取、勇担重责、多出成果,为学校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