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学科团队自2014年正式组建以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团队运行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团队成员共计14人,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3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
以团队建设为抓手
团队组建初期,基础较薄弱,团队成员之间合作少,面对繁重和艰巨的学科专业建设任务,团队深感压力巨大。在团队负责人李文敬教授带领下,团队成员专长充分整合论证,团队以老带新,把好方向,明确发展,形成了管理科学决策理论与方法、物流信息管理与大数据分析和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三个研究方向,分别由汪德荣、李文敬和刘新全三位教授主持。
团队建设卓有成效,一系列成果应运而生。近5年来,“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学科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6项;广西自科项目4项,广西社科项目6项,科研经费近500万元。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出版专著、教材1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SCI、SCI或EI收录39篇,获专利15项……在区内外高校同一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学术地位。
2018年,“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学科团队带头人李文敬教授主持完成的《智能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扩大了本科学团队的学术影响力,并进一步确立了本团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本学科领域的领先地位。2019年,李文敬教授获评为广西教学名师,并在第35个教师节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陈武主席的亲切慰问。
不仅内部拧成绳,还需外部搭把手。近年来,“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学科团队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开拓研究视野。邀请香港旅游供应链管理专家赖嘉伟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给团队授课和讲学;团队成员也先后赴上海大学、武汉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或者攻读博士学位,培养追踪学术前沿的视野和眼界。“物流管理与信息化”科研团队先后在北京、香港和日本等地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提升了我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者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团队黎英副教授主持召开数次学术论坛,均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以学科建设为支点
依托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平台、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广西本科专业(群)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平台、智慧物流产业学院等,紧密围绕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形成了培养针对性和应用性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学科特色。
学科特色逐渐鲜明,学科优势也逐渐凸显。2017年,汪德荣教授主持的《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物流管理专业多维立体协同育人综合改革与实践》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李文敬教授主持《构建多维实践平台协同培养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以汪德荣教授作为负责人的物流管理专业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自治区一流专业。汪德荣、李文敬、陶章等共获得4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及3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物流管理与信息化领域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李梅教授等教师带领学生分别获得全国性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广西特等奖4项、一等奖12项;获师范生技能大赛广西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奖项,在全国性赛事中展示了我校优秀学子的风采。
以服务社会为动力
“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学术团队积极进行技术应用及发展策略研究,撰写高水平对策研究报告。其中,团队刘新全研究员主持的《基于级联失效的多式联运承运人区域运输选择行为仿真研究》以北部湾区域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提升北部湾区域物流系统效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小雅副教授《“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贺世红教授参与《实施“东融”战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他主持的 《“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国供应链整合研究》项目,其研究响应习近平主席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积极服务广西经济发展。陶章副教授积极参与扶贫考核、农业致富大头人培训、为钦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五洲交投集团、广西农垦集团、广西桂龙翔农业集团等多家单位提供员工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
“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学科团队与南宁云鸥物流股份公司等十余家公司合作,申报获得了多项广西创新驱动重大项目、广西重点开发项目的立项,针对智能物流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丰硕成果和经济效益,2018年共同完成的项目《智能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于晓默等博士与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取得了若干合作成果。